扫描式电子显微镜(SEM)是一种重要的表面分析工具,电子源通常是热阴极或场发射阴极。热阴极通过加热钨丝等材料,使其发射电子;场发射阴极则利用强电场从阴极表面提取电子。发射出的电子经过阳极的加速,获得较高的动能,形成高速电子束。
-电子束聚焦与偏转:加速后的电子束进入由电磁透镜组成的电子光学系统。电磁透镜的作用类似于光学显微镜中的玻璃透镜,但使用的是磁场来聚焦电子束。通过调整电磁透镜的电流,可以准确控制电子束的聚焦和发散,使其汇聚成一个细小且能量集中的电子探针。随后,电子束在扫描线圈产生的磁场作用下,按照一定的顺序在样品表面上进行逐点、逐行的扫描。
-信号产生与收集:当高能电子束轰击样品表面时,会与样品中的原子发生相互作用,产生多种物理信号,如二次电子、背散射电子、特征X射线、俄歇电子等。其中,二次电子是主要的成像信号,它是样品表面被激发出的低能电子,对样品表面的形貌非常敏感,能够清晰地反映出样品的表面微观结构。背散射电子则与样品的原子序数有关,可用于分析样品的成分和晶体结构等信息。这些信号被相应的探测器收集,并转化为电信号。
-信号处理与图像显示:探测器收集到的电信号经过放大、处理和转换后,输入到显像管或其他显示设备中。显像管中的电子束与扫描电镜中的电子束同步扫描,根据样品表面不同区域产生的信号强度差异,在荧光屏上形成明暗不同的图像,即扫描电镜图像。这样,我们就可以观察到样品表面的微观形貌和结构。
扫描式电子显微镜的使用注意事项:
1.样品要求
-尺寸适中:样品尺寸应适合样品台的大小和仪器的观察范围。
-干燥无水:样品必须干燥,避免水分影响真空度和成像质量。
-导电性良好:对于非导电样品,需进行镀膜处理以提高导电性。
2.仪器操作
-严格遵守操作规程:按照仪器操作手册进行操作,避免误操作导致仪器损坏或样品污染。
-控制真空度:定期检查真空泵和密封件,确保真空度符合要求。若真空度下降,应及时检查并修理。
-注意电子束参数:根据样品性质选择合适的电子束参数,避免过高的加速电压或探针电流对样品造成损伤。
3.安全防护
-防X射线:在观察过程中,注意防护X射线辐射,避免对人体造成伤害。
-防静电:在操作过程中,注意防静电措施,避免静电对仪器和样品造成干扰。
4.日常维护
-定期清洁:定期清洁仪器表面、样品室和镜头等部位,保持仪器整洁。
-检查耗材:定期检查并更换钨丝、光阑等耗材,确保仪器性能稳定。